维享百事

明十三陵长陵定陵(专家们眼睁睁看着精美文物变成灰)

明十三陵长陵定陵(专家们眼睁睁看着精美文物变成灰)

发掘定陵是个无可挽回的悲剧!
在那个浮躁的年代背景下,一些学术轻浮的们做出了这个错误的决定,似乎也合情合理。这只是那个年代众多错误中的一个。
明十三陵长陵定陵(专家们眼睁睁看着精美文物变成灰)-图1
明定陵位于北京昌平北,是明十三陵中的一个,墓主是明朝第13位皇帝——明神宗朱翊钧,也就是俗称的万历皇帝。
定陵中还葬有万历皇帝的两个皇后——孝端显皇后(王喜姐)、孝靖皇后(王氏,明光宗朱常洛之母,皇后之位是追认的)。
这个定陵包括祾恩门、祾恩殿、宝城、明楼、地宫几部分,占地18.2万平方米,整体布局为前方后圆。
这个定陵并不是万历皇帝死后才建的。古代皇帝都是活着的时候就开始给自己掘墓了。它是在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(公元1584~1590年)之间修建的。修建这个定陵,共花了6年时间,耗银800万两。
明十三陵长陵定陵(专家们眼睁睁看着精美文物变成灰)-图2
万历皇帝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,共在位48年。也就是说,把自己的坟修好后,他又“等死”等了30年。
因为有充足的时间修建,万历皇帝也舍得给自己花银子,这个陵墓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的三个陵之一。
不过,定陵的地面建筑没有躲过战火。大明覆亡时,李自成的军队攻占昌平,将定陵的大部分地面建筑焚毁;同年清兵入关,定陵再遭一次破坏。
清朝乾隆年间,清政府对定陵作了维修,重建了祾恩门、祾恩殿。但清政府做的,只是点儿面子活,出手肯定没有万历本人阔绰,所以重建的规模要小了不少。
然而,重建的建筑在民国年间再次被焚。好在宝城、明楼、重门、地宫始终没有遭到过严重破坏。
明十三陵长陵定陵(专家们眼睁睁看着精美文物变成灰)-图3
1956年,一些狗头专家力主对明陵考古发掘,定陵成了首个(好在也是最后一个)目标。此次发掘获取了众多金银玉器和成百匹罗纱绸缎。
1966年,文革开始。定陵也成了“牛鬼蛇神”,万历和两位皇后的尸骨、画像、资料图片等物被一批勇士抬到定陵博物馆重门前,愤怒批斗。批斗会胜利、圆满闭幕后,这些东西被焚毁。装殓尸体的三口金丝楠木棺材,也被丢进了宝城外的山沟里。
明十三陵长陵定陵(专家们眼睁睁看着精美文物变成灰)-图4
现在,定陵里的许多物品,是根据资料图片仿制的。
为什么发掘定陵?
当时,北京市的吴晗,是明史专家,他最早提出了挖掘明朝帝陵。1955年,郭沫若、沈雁冰(茅盾)、吴晗、邓拓、范文澜、张苏等人联名上书,请示挖掘长陵(朱棣陵)。随后,“长陵发掘委员会”成立。
该委员会的技术指导夏鼐,先派其弟子做前期调研,结果围着长陵打转了几个月,没找到地宫位置,就放弃了。
经商议后,这伙人又决定挖献陵(明仁宗陵)来练手。然而,这个意见被否,原因是献陵规模太小,练不出经验。
后来,他们又考虑过永陵(嘉靖皇帝)、思陵。最终,他们选定了定陵。
明十三陵长陵定陵(专家们眼睁睁看着精美文物变成灰)-图5
选中定陵的原因,一是规模大,能练出经验;
二是年代较近,地面建筑完整,容易复原;
三是万历当皇帝时间长,陵墓修得豪华,预期能挖出更多东西;
四是调查得知了定陵了地宫入口。
发掘过程
1956年,考古队杀进定陵。
当时考古队还在附近村庄招募了许多年轻劳力,来干挖土等体力活。
试掘一年后,他们于1957年打开了定陵的地宫。
明十三陵长陵定陵(专家们眼睁睁看着精美文物变成灰)-图6
其实发掘定陵并没有什么难度,唯一让考古者感觉棘手的是金刚墙。所谓金刚墙就是地宫的承重墙,由巨砖筑成。
考古人员发现它并不牢固,就搬梯子将巨砖取下来几块,然后就露出了地宫。当时专家们也没经验,害怕里面有机关,就扔了一只大公鸡进去。然后大家等了七天,还能听到公鸡打鸣,就确信里面没机关、没毒气,这才进入地宫。
然后大家遇到了另一个小问题,就是地宫的正门。它由一整块汉白玉制成,后面有一大块顶门石顶着。有专家制作了工具,从门缝里伸进去,把顶门石推开,门就打开了。
定陵地宫深27米,有前、中、后、左、右5个厅,建筑面积1195平方米。
左、右两厅为配殿,中间各安放着一个汉白玉棺床;
中殿安放着3个汉白玉宝座,并摆放着皇帝、皇后的五供和长明灯;
后殿面积最大,棺床上摆放着帝、后的棺椁,周围摆放着各种殉葬品。
明十三陵长陵定陵(专家们眼睁睁看着精美文物变成灰)-图7
考古发现,万历帝和两位皇后的尸体已经腐烂,只剩骨架和头发。
神宗的棺椁内塞满了陪葬品。神宗尸身上盖着锦被,下面垫着锦被,旁边放着袍服和织饰匹料,锦被下面还垫着九层被褥,其中一层上缀有17枚“吉祥如意”金钱。神宗本人头戴乌纱翼善冠,身穿刺绣衮服,腰系玉带,下身穿黄素绫裤,足穿红素缎高绣靴。
神宗身体为侧卧,腿微曲,如北斗状,这让人有些意外。
孝端皇后身下铺着四层褥垫和一层织金缎被,其中一层褥垫上缀着100枚带“消灾延寿”字样的金钱。身上则盖着缎被。孝端皇后头戴插着金簪的黑纱棕帽,上身穿绣龙方补黄绸夹衣,下身穿黄色缠枝莲花缎夹裤,足穿黄缎鞋,腰系绣云龙纹长裙。
孝靖皇后生前因出身低贱,并不受宠,甚至被长期幽禁。
考古发掘也印证了史书的记载,孝靖皇后的棺椁里,陪葬品非常稀少。一件出土的银壶,没有任何纹饰,底部铭文显示为万历壬午年制,乃是她封妃那一年的物品,她共用了30年;另一件镀金银盘,也满是破洞和缺口。至于三箱随葬品,是迁葬后补充的。
明十三陵长陵定陵(专家们眼睁睁看着精美文物变成灰)-图8
定陵共出土文物3000多件。其中,珍贵金器达数百件,以帝、后的金冠最为精美。此外,各种衣物、饰品、匹料亦达600多件,以皇帝的龙袍和皇后的罗地洒线绣百子衣最为珍贵。
不过,因考古人员知识不足,经验不足,准备不足,技术水平有限,设备原始,在发掘的过程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。陵墓中的有机物品(主要是丝织品)在遇见空气后,迅速氧化变质,考古人员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变成了一堆灰。
此外,一些文物在文革开始时被毁。
其余文物保存在定陵的平房内,因条件简陋,不少文物逐渐劣化。直到2012年,人们才花费3000万元,建起了地下文物库房。两年后,定陵的3000多件文物才移入库房。
明十三陵长陵定陵(专家们眼睁睁看着精美文物变成灰)-图9
考古完成后,有关部门又对地上建筑作了整修,在原址修建了定陵博物馆。领导本次考古的郭沫若为博物馆题写了馆名。该馆于1959年开放。
挖了定陵之后,一些人又急不可待地要挖其它明陵。但参与发掘定陵的良心专家郑振铎、夏鼐上书,请求停止发掘帝陵。于是我国决定不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,坚持至今。
不管怎么说,这次考古入选了2021年的“百年百大考古发现”,可喜可贺。
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
发表列表
请登录后评论...
游客 游客
此处应有掌声~
评论列表
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